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简介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2006年合并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机电学校和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2009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自2010年迁建新校、集中办学以来,学院牢牢把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这个主基调,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办学和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路子。确立“立足济宁、面向鲁南、服务山东”的办学定位,明确“把学院打造成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新兴战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服务方向,以煤炭化工类、光伏发电类专业为特色,以机、电、制造类专业为重点,工、管、经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中职招生网

学院占地1022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7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校内实验和实训室187个,校外实训基地333个,图书馆藏书129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792人,专任教师608人,副高级及以上221人,博士10人、硕士367人。还有452名企业工程师、技师担任兼职教师。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中德诺浩汽车学院)、航空学院、航海学院、旅游学院、金融会计学院(互联网金融学院)、商学院(儒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晶科(中国)光伏科技学院)、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慧与大数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文创艺术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等17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院部。学院开设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9个专业集群,4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有来自34个国家的留学生200余人。
学院现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教学改革综合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德诺浩汽车人才师资培训基地、科技部三维CAD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工信部计算机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联盟副主席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创业创新学院、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天工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试点高校。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2008至今)、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15-2017)、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2016)、中国光伏农业高校创新奖(2017)、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2017)、山东省文化创意集市和创意空间试点校、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2017-2018年度)、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8)、中国职业教育百强(2018)等荣誉。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了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并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扎实、专业过硬、品行良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赛一等奖1项。2017年,我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信息化大赛优秀组织奖”。我院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上获奖共62项,获奖学生178人次,其中国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第5名。在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2018年我院荣获省教育厅和全国各行指委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16项,其中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再建12个学院
山大青岛校区给青岛带来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高端化。近日,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已经建成,图书馆主体封顶,再加上即将开始建设的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这五大标志性建筑将在“十三五”末全部投入使用,全面服务于两万名在校生和5000名教职工。“十三五”期间,山大青岛校区除了现有的六个学院外,还将面向海内外广揽高层次人才,新建12个学院(研究院),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岛蓝谷提供智力、人才和文化支持,助力蓝谷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 新建12个学院打造青岛智库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目前按照“理工为主,错位发展”、“着眼高端,集群发展”、“拓展空间,增量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青岛的地缘优势,一方面引进高端人才自主建设若干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与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世界教育竞争,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蓝色硅谷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人才和文化支持。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平生说,在山大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布局中,青岛校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占据国际化的优势。另外,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也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的思路来实施。除了现有的生命学科、信息学科、环境学科、海洋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八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平台组成的学科板块外,山大青岛校区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共计12个学院(研究院),初期以研究院的形式出现,等运作成熟后再转为学院。 “我们强调不同文化在山大的交汇、碰撞,因而在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学科设置方面也全面与国际重点高校接轨。”李平生说。 对此,山东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学科平台队伍建设工作组于向明进行了补充。他说,青岛校区学科设置按照“统筹布局、一体发展”方针和“错位、占位、升位”原则,重点规划建设海洋、信息、生命、环境、社会科学等学科板块。像海洋学院就是错位发展的体现,山大海洋学院是对青岛海洋学科的补充和提升。山大将发挥在综合学科方面的优势,使海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实现从内陆到海洋、从近海到深海、从小海到大海的转变。根据计划,海洋学院将建设三大方向:微生物海洋学与海洋气候环境;海洋装备与信息工程;海洋机械。 “十三五”末在校生达两万人 山大青岛校区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建设研究性大学,在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丰晓介绍,山大青岛校区对标国际名牌大学,实行小班化教学;按照国际惯例,本科课程不可随便调整;在教学之外,聘请外教和社会贤达,每周举行3至4场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另外,山大青岛校区全面实行导师制,今年入学的1000余名新生配备了110名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发展指导和生活指导。 按照山东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青岛校区发展需要,到“十三五”末,山大青岛校区学生总数将达到20000人,其中普通本科6200人,硕士5850人,博士1600人,留学
生1200人,国际合作学生4750人。教职员工总数达到5000人。 打造中德科研高端智库 微生物靶向治疗,集中药力于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不破坏正常细胞又降低癌症治疗成本……在青岛蓝谷山东大学德国学院-成果转化基地,山东大学德国学院院长张友明告诉记者,“微生物靶向抗癌药物研究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下一步将进入临床实验。现在癌症肿瘤的靶向治疗费用很高,差不多需要45万元左右,我们在想有什么可以替代靶向治疗,毕竟大多数患者是平民百姓,现在就在研究获得微生物来治疗肿瘤,如果成功的话,费用只要几千块钱就够了!” 依托青岛市与德国的交流合作优势,以山东大学-亥姆霍兹联合生物技术研究所为核心,整合中德合作双方的相关优势学科力量和学术资源,组建山东大学德国学院(Sino-GermanCollege)。德国学院已入驻蓝色硅谷,建立了包括两位德国院士的学术团队,并于10月16日在青岛校区举行了揭牌仪式。德国学院院长由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千人计划”入选者张友明教授担任。 山大回归推动青岛蓝色跨越 2012年3月17日奠基,2016年9月16日迎来首批新生,山东大学,这座与青岛有着不解之缘的百年名校,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大背景下,与青岛再续前缘。 青岛蓝谷有关负责人介绍,山大青岛校区今年在蓝谷启用,翻开了蓝谷打造人才高地的新篇章。各大院校的进驻,让蓝谷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今年以来,青岛蓝谷新签约引进高等院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6个、累计达到18个,引进“中字头”“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3个、累计达到17个,新签约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40余个、累计达到250余个。与此同时,青岛蓝谷致力于打造国际海洋创新高地,山大将为青岛蓝谷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高端项目云集的蓝谷也将带来大量高层次就业岗位。下一步,蓝谷将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配套,在营造新城环境上增强引力,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打造海洋科技孵化创新平台。 山大再次回归青岛,落户青岛蓝谷,对于蓝谷、对于青岛意义重大。随着一座高水平大学园区的崛起,青岛蓝谷将成为推动青岛实现蓝色跨越的强大引擎。 “十三五”期间新增12个学院 (一)海洋学院 目前先期规划建设两大学科方向:一是微生物海洋学与海洋气候环境,二是海洋装备与信息工程。 (二)德国学院 (三)国际Agent学院 意图培养多个方向的一大批职业Agent(暂译为:经纪人)。 (四)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与山东大学的合作,已将青岛校区列入其海外校园之一。 (五)创意学院 作为培养创客人才的平台,培养融合从设计、制造,到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的高端应用创意人才。 (六)政府管理(公共治理)研究院 由山东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共建,同时也为与青岛市和山东省深化合作提供智库平台。 (七)微纳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面向青岛市特色产业布局,建立一个可以支撑现有产业并引领新型产业的研发平台。 (八)青岛金融与财富管理研究院 高端金融人才培训基地、风险管理技术研发基地、金融大数据技术创新基地。 (九)中国海检研究院 由山东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成为全国培养海检人才的摇篮和海检领域科学研究的高地。 (十)交叉科学研究院 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平台。 (十一)高等人文研究院 致力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发展和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使人文社会科学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信息安全研究院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安全技术和系统;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记者娄花)关注四川招考网微信,及时获取高校巡展、咨询会等高考活动资讯,了解院校、专业,专家答疑解惑
关注昭信志愿通微信,用于志愿通卡找回密码,或向昭信教育支付相关款项。